公共卫生学院召开2019年预防医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2019年5月24日下午,公共卫生学院在博爱楼903召开了2019年预防医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夏时畅、浙江大学陈坤教授、杭州海关副关长娄传永、浙江省卫生健康监测与评价中心主任吴朝晖、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蒋建敏、浙江省卫生健康监测与评价中心副主任汪严华、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许国章、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沈清教授、副院长钟要红教授、公共卫生学院各教研室主任及实践中心主任参加会议。会议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夏时畅主任委员主持。
沈清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对委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衷心感谢委员们一直以来对预防医学专业建设与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并介绍了2018年预防医学专业的招生及生源情况。随后,预防医学专业负责人钟要红副院长简要介绍了目前运行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会专家听取汇报、审阅相关资料后,就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临床教学与临床实习的安排、公共卫生综合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建设、校疾合作的专业建设思路等具体问题展开热烈研讨。
专家们一致认为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已较为完善,既符合国家标准,又结合学校实际,且有自身特色,但培养目标还可适当提升,在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基础上,争取培养科研型、复合型人才。
专家们还指出临床知识和技能对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是十分重要且必需掌握的,目前公共卫生工作急需 “医防融合”的医学人才,必须高度重视预防医学专业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质量,教学医院和教师遴选要严格要慎重,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体系有短板,质量有问题。
专家们对公共卫生综合实验平台的建设思路均表示十分赞赏,认为平台设计框架全面合理,具有创新性,但建设完善可能非常费事费力费钱,建议利用各级疾控、监督所等已开放的数据资源充实内容,有重点地逐项开展建设。
对于校疾合作,与会专家们分别代表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卫生健康监测与评价中心、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杭州海关表示十分支持,非常欢迎,其中浙江省卫生健康监测与评价中心还提出了具体的合作内容和方法。但专家们也指出公共卫生的很多工作都有时效性,目前的合作安排还比较浅、不够灵活,导致效果不佳,今后应设法改进。
夏时畅主任提出应将学院的发展目标列入“十四五”规划,要进一步完善师资考核评价体系,要突出特色和亮点,加强学校和相关行业单位的全面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陈坤教授指出教育部提出“以本为本”,将狠抓本科教学质量,本科教育重点应是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合格的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除具备公共卫生领域的基本实操能力外,还应具有专业知识的自学和更新能力。
此外,蒋建敏副主任提出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因材施教,教学内容除考虑专业岗位需求外,还应兼顾学生考研的需求。汪严华副主任提出专业建设要有重点主攻方向,创出杭医公卫的特色和亮度,浙江省信息化建设是走在全国前列的,非常强,应设法利用这些开放的资源,他还提出教学要兼顾学生考公务员的需求。
公共卫生学院将认真分析和研究各位委员提出的宝贵建议,并切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进一步推动我校预防医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文/戴苡,图/章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