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启之讲坛开启学术新篇章
为进一步弘扬公共卫生事业精神,提升学院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氛围,打造具有传承意义的学术交流品牌,公共卫生学院于10月11日下午开启了“公卫启之讲坛”首秀,邀请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公共卫生与信息科学学院流行病学和人口健康系终身教授张群卫,作《糖尿病患者对空气污染的易感性:高糖环境下肺泡巨噬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在环境PM2.5暴露下的激活作用》专题报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钧强主持本次学术活动。

“公卫启之讲坛”的“启之”二字,来源于我校公共卫生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严启之教授。严启之教授1978年起担任浙江省卫生学校(杭州医学院前身)卫生学科首任主任,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研创新、教材编写、学术交流等方面均作出卓越贡献,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预防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讲座伊始,张群卫教授指出PM是一种存在于空气中的固液混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烟尘、金属和灰尘颗粒等。这些微粒可随呼吸进入肺部深处,尤其PM2.5能穿透肺泡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在高糖环境下,肺泡巨噬细胞的代谢状态发生改变,导致NLRP3炎症小体异常激活,进而促进IL-1β和IL-18的释放,引发慢性低度炎症。张教授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了该机制,并发现高血糖显著增强PM2.5诱导的氧化应激,从而加剧炎症反应。这一发现为糖尿病患者受空气污染危害的易感性提供了分子机制解释。互动环节中,针对高糖环境和PM2.5在激活NLRP3时的共同作用方式等问题,张群卫教授也都一一详细给出了解答。本次的学术交流让在座的师生们对糖尿病患者对空气污染易感性的最新研究成果有了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完美收官。最后,学位点研究生导师楼建林研究员对张群卫教授的远道而来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期望未来能与张教授开展更为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公卫的学子们提供更多继续深造的机会。
本场学术活动是公共卫生学院倾力打造的“公卫启之讲坛”系列讲座的首次亮相。未来,学院将继续丰富并拓展“公卫启之讲坛”的内涵与外延,围绕公共卫生的热点领域和前沿技术等主题开展系列讲座,邀请更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学术报告与交流,推动学院的整体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打造更具传承意义与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品牌,以实际行动弘扬公共卫生事业精神,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贡献力量。
图文/陈日萍、刘璐瑶
审核/徐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