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动态

2025年浙江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健康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暨基层慢性病防治管理政策研究学术会议在杭召开

发布时间: 2025- 08- 02 16: 55浏览次数:

2025年7月31日,一场聚焦健康政策研究与基层慢性病防治管理的重要会议在杭州圆满落幕——浙江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健康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暨基层慢性病防治管理政策研究学术会议顺利举行。

本次会议由浙江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健康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举办,由杭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承办,来自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省各县(市、区)疾控中心、综合性医院、基层卫生院及高等科研院校的众多专家学者与专委会委员齐聚一堂,共话健康领域的前沿议题。

   会议第一阶段由杭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李迎君主持。浙江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会长俞敏亲临现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场致辞,为会议拉开序幕。随后,专委会秘书景正伟博士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协会工作的推进情况,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规划进行了详细阐述,让在场嘉宾对协会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会议第二阶段由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所长魏晶娇主持。在这一环节,杭州市上城区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马程乘、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卫生院副院长薛玉立、杭州师范大学周驰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金承刚教授先后登台,围绕基层慢病防治管理政策研究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与分享,内容干货满满,引发了现场的热烈反响。马程乘副主任强调构建“诊前 - 诊中 - 诊后”一体化医防融合服务,依托数字化改革,推动门诊数据精准化和智能化,提升慢病管理效率和规范性,并计划未来扩展至更多病种。薛玉立副院长提出了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基础,构建“联合诊疗 + 一体化门诊 + 片区协同”机制,推进慢病全周期管理,同时加强基层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差异化资源配置。周驰教授则基于“共生理论”,提出构建县域慢病医防融合模型,强调信息化推动融合成效显著,但需完善绩效机制和顶层设计,建议推进疾控机构纳入医共体决策机制,构建多学科协同服务闭环。金承刚教授认为慢病干预的核心是改善健康结局,提出干预应兼顾供需两端,改变行为需有支持性环境支撑,主张通过按人头付费改革激励医生主动管理健康,实现医防融合从“指标导向”向“结果导向”转变。这些观点为基层慢病防治管理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路和建议,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会议接近尾声时,李迎君主任委员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和参会者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对大家在专委会工作中的积极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专委会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希望大家继续携手共进,为浙江省的健康政策研究和实践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文/景正伟 图/钱靖 审核/李迎君